2023年华为车BU业务销售收入47亿元 (2023年华为5g手机有哪些型号)

分类:资讯日期:浏览:24
华为2023年度报告揭示了公司的出色表现,其中全球销售收入达到704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87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销售收入为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1%,并且开始进入规模交付阶段。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余承东提到由于合作伙伴成功打造中高端车型,华为有望实现今年扭亏为盈的目标。据余承东透露,华为智选车业务在今年前三个月已成功扭亏,车BU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预计从4月份开始将实现扭亏为盈,向着良性正向发展迈进。他还强调了与赛力斯的合作,特别是M7创造了中国30万元车型的历史记录。另一方面,华为和赛力斯联手打造的旗舰SUV车型M9同样备受欢迎,目前大定订单已超过6万台,随着芯片短缺问题的解决,预计4月份将大规模交付,有望在新势力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除了赛力斯,华为与奇瑞、北汽以及江淮等公司也合作推出全新品牌。随着芯片短缺问题的缓解以及新工厂的建设,智界S7有望重新发布上市,而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已经申报,其将对BBA的56E车型发起全面进攻。这一良好态势的背后,研发和创新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华为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达到1647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3.4%,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已超过11100亿元人民币,这一庞大的规模在国内研发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华为新公司,“炸向”供应链

“听说长安要收购华为车BU”,上周四,11月23日,有知情人士向盖世汽车透露这一“爆炸消息”。股市的反应直接而热烈,长安汽车当天股价涨停了,收盘涨幅为6.75%。 盖世汽车第一时间向接近长安汽车的观察人士确认消息真实性,对方的回复是“不太可能”,他认为车BU作为华为核心业务,不可能被转售。彼时长安汽车与华为双方对外的回应也是,“不知情”。 刚过三天,此事有了新进展。26日,长安汽车官宣,与华为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原来,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而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 27日开盘,长安汽车股价继续涨停,以10.01%的涨幅收盘。与华为有关的整个汽车板块涨幅超过2%。可见,本次双方牵手的能量。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长安3000亿元入股华为”的传闻不攻自破。但又引发出新的问题,长安汽车参投华为新公司,是否会伤害到赛力斯、奇瑞等其他合作伙伴的“心”?对华为车BU业务的发展是好是坏?对华为和合作伙伴是双赢的选择吗?对整个行业有何借鉴意义? 赛力斯:支持,加入! 长安与华为的合作宣布后,关于“问界、智界等合作项目怎么办?”的疑问出现。对此,华为已有准备。华为终端传播部门强调,华为鸿蒙智行业务此次未被剥离到拟成立的新公司中,仍将留在华为。 众所周知,华为车BU与车企合作目前有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为车企主要提供标准化模块;HI模式(Huawei Inside,解决方案模式),将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运用到产品上面;智选车模式,现升级为鸿蒙智行,除了深度参与车企产品的各个环节,产品还可在华为线下渠道销售。此次,华为剥离的汽车业务主要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由此可见,华为新公司主要承担的是Tier1或0.5级供应商的角色。 华为新公司对投资是持开放态度的。长安与华为合作协议提到,新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并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盖世汽车认为,对于华为成立的新公司,目前智选车业务的合作伙伴有优先认股权。如果智选车合作伙伴投资华为新公司的话,那么相当于是“SVIP”会员了(类比电视平台充值用户,二次充值可享受“超级会员”待遇)。 长安汽车是华为成立的新公司第一个整车企业投资人。但据知情人士对外透露,长安并非唯一一家入股华为新平台的车企,称后续会有更多车企加入。 这不,赛力斯就已确认要加入。其表示,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公司正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另一合作伙伴——江淮汽车也表态,华为本次在车领域平台战略的调整,不影响双方之间的后续合作。同时高度关注华为新公司,已在积极与华为共同探讨参与投资及合作的相关事宜。 不过,华为是新公司控股股东,持有60%股权。有意向入股的整车企业“瓜分”得是剩余的40%股权,具体股权比例、出资金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商议。目前,华为车BU业务整体估值为2500亿元,就算智选车业务最值钱,其他两大模式估值也不会太低。如果车企有意参股华为新公司的话,耗资应该不菲。 但也有证券分析师认为,非华为深度合作伙伴(主要指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的车企,投资华为新公司的可能性不大。对此,一切还需等待时间验证。 多赢局面 华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独立出来,有望造就多赢局面。 站在华为的角度来看,可实现业务更快的止损。据悉,汽车业务是华为当前唯一亏损的核心业务。由于目前合作伙伴基数较少,该业务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来摊销成本。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为车BU营业收入仅为10亿元,相较去年增幅有限。2022年,全年营收也才20.77亿元,占华为总营收的比重仅为0.3%。 由于持续亏损,今年来屡传出华为计划分拆或是出售汽车业务的消息。同年8月,有消息称,华为有意推动车BU独立运营,并与重庆国资委密切接洽合作事宜。对此,华为官方立马辟谣,称“网上传闻与事实不符,并未与重庆国资委洽谈车BU相关事宜。” 但“空穴来风”,如今,靴子终于落地。华为汽车业务独立运营,并引入战略投资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为资金压力。而对于长安、赛力斯等有意向合作的车企来说,成为华为新公司股东后,增加了与华为合作的话语权。 此前,无论是HI模式还是智选车模式,华为才是掌握了智能驾驶技术的“灵魂”的一方。这让想自己掌握“灵魂”的车企忌惮。所以上汽集团等部分车企放弃与其深入合作。华为新公司开放股权,支持车企入股,可有效消除“交出灵魂”这一顾虑。 毕竟,通过问界、智界品牌(问界M5上市“打垮了”理想ONE,新款问界M7大定订单破10万台,问界M9、智界S7订单双双破3万台),华为的能量已被验证,其拥有持续推陈出新、打造爆款的实力。 对于长安汽车入股华为新公司,有接近长安汽车的观察人士表示,“华为是棵大树,长安汽车这步走对了,很有远见”。不仅是头部车企已经不排斥与华为深度捆绑合作,就是内部员工亦是乐见其成。长安或许只是头部车企与华为合作的开始。此前就有消息称,有头部车企看到问界系列的热销后,在与华为洽谈合作。 智选车业务是天然订单源?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华为打包组建了一家股权多元化Tier 1公司(整车企业入股),将与现在的鸿蒙智行业务,成为华为未来汽车业务发展的两种模式,并由前者来进行赋能。 有知情人士也对外表示,新公司可为外部车企提供服务,不会影响到智选车的销售模式。“如果智选车型需要相关技术和零部件,还可以向新公司采购。”可见,对于华为以及参股的车企来说,智选车业务是新公司天然的客户源之一。 参照宁德时代、地平线与整车企业合作的模式。其中,宁德时代基本上与所有头部车企都成立电池合资公司,地平线也与多家车企成立智能驾驶合资企业。车企与供应商深度捆绑,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对于供应商来说,可保证出货订单量;对于车企而言,可提升谈判话语权,降低生产成本。 显然,华为新公司也是在朝着这个目标发展。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华为成立的新公司将采用开放股权的融资模式,长安从华为的合作方变成了股东方,未来也有望加入其他OEM股东,通过股权的绑定能加深华为和车企的合作,打消了车企“灵魂论”的顾虑,也有利于华为打造汽车行业的“安卓”联盟。 可以说,华为车BU业务打造的商业模式,既能够做技术“遥遥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生态供应商,又能绑定整车企业大客户(主流整车)。 只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即使是合作最为深入的伙伴,也不一定能抛弃成熟稳定的供应商,转而选择与华为新公司合作。毕竟,更换供应商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包括话语权、价格、运输成本、距离等。像赛力斯就已明确表示,车BU本次战略调整,不影响对赛力斯的零部件供货关系。 但必须承认的是,华为新公司的到来,对竞争对手来说依旧威胁力十足。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华为汽车业务涵盖HUAWEI ADS 2.0(Advanced Driving System,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及智能座舱、智能车载光、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服务等一系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基本上,华为的竞争对手覆盖了从传统Tier1到新兴的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提供商。 实际上,华为新公司引入车企投资的模式,在业内较为少见。在这过程中,供应商自身技术优势被放置最大,吸引主机厂客户主动与其深度绑定。而主机厂也不得不如此做,因为软件定义时代,“主机厂全栈自研的确走到了一条需要选择的路”。尽管车企可能会丢失大部分利润,但面对激烈的生存战,与华为这样的头部智能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是势在必行。 平安证券对华为新公司营收做了预测,认为有营收千亿元、净利润百亿元规模的潜力。其表示,短期来看,华为新公司配套车型年销量有望达到100万台左右。长期来看,基于我国乘用车市场规模达到3000万台的前提,新公司配套占比25%,单车配套价值量2万元,则对应年营业收入达1500亿,假设净利润率15%-20%,则对应净利润约为225亿-300亿元。 显然,新公司的成立,将助力华为打造一个面向全行业的智能电动车开放平台,帮助其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华为上半年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5%

8月12日,华为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202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净利润率5%。华为表示,整体经营业绩符合预期。 终端业务依然承压。 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净利润率5%。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1427亿元,企业业务收入547亿元,终端业务收入1013亿元。 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华为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率同比下降。2021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净利润率9.8%。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1369亿元,企业429亿元,消费者1357亿元。 从三大主营业务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华为企业业务发展良好,同比增长27%,运营商业务小幅增长4%,但终端业务下滑25%。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的数据,华为在400美元以上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3%下降到2021年的6%。虽然华为仍位居全球第三,但其销售份额已被苹果和三星大幅挤压,主要原因是华为手机5G功能有限导致市场份额流失。Omdia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分别为560万部和640万部。在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华为销量排名第一。第二季度,华为销售折叠手机约31.5万部,同比增长70%,市场份额53.7%。 对此,华为轮值董事长胡表示:“虽然终端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但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我们将积极把握数字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实现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军团”的运作 从2021年开始,华为在内部大力推进“军团作战”的组织变革。到目前为止,华为一共组建了20个军团。 8月8日,作为成立的第三军团之一,华为机器视觉军团宣布战略升级,以新的市场战略、新的产品组合、新的服务战略、新的生态体系深耕机器视觉产业,着力解决AI落地问题,从架构、产品、生态全链条演进,加速AI落地,赋能机器视觉产业使用,携手合作伙伴拓展产业空间。兵团CEO洪明确指出“ICT产业将是华为未来3-5年发展最快的产业”。 继去年10月和今年3月成立第一、第二团后,今年5月华为成立第三批团。到目前为止,华为内部已经有20个团,涉及数字金融团、Site能源团等20个细分行业。 前五兵团:煤矿兵团、智慧公路兵团、海关与港口兵团、智慧光伏兵团、数据中心能源兵团。 第二批10个兵团分别是:电力数字化兵团、政务一网通兵团、机场与轨道兵团、互动媒体兵团、体育健康兵团、显示新核兵团、校园兵团、广域网兵团、数据中心基地兵团、数字站点兵团。 第三批5个团/系统部:数字金融总队、Site能源总队、机器视觉总队、制造业数字系统部、公用事业系统部。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曾表示,华为军团希望专注于一些特定的行业,与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注重了解客户需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产品集成服务,最终赋能合作伙伴,使其具备领先的能力。 结束

相关问答:净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其中,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净利润率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企业不能只关注净利润的绝对额增减变动,还需要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章节知识点归纳,祝你轻松取证。移动端题库:端题库:

一季度车企老总说过这些狠话 王传福余承东沈子瑜个顶个狠人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春江水暖鸭先知。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意味着要把指挥权交给离炮声最近的人,而车企老总是离前线炮火最近的人,他们对行业趋势,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直觉无疑是最为敏感的。 2023年一季度,中国车市在外部环境及内忧下开启价格战,尤其是电动化浪潮下的新能源车市,交织着各种声音和言论,有共识,也有分歧;有远见有未雨绸缪,也有自家盘算的小心思。 他们在炮轰什么?他们又在冷嘲热讽什么?他们是最清醒的人,还是站在高处或处于低谷时的应对之策。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说:“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 在日前魅族、领克无界生态的发布会上,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一语惊人,他说“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 简单脑补,有趣的画面出现了。 雷军:说的太对了 苹果库克:我同意! 华为:这我熟啊。 众所周知,华为的手机,Harmony OS智能座舱,是问界旗下车型的核心卖点,在余承东的亲自站台下,问界成为一匹黑马,是2022年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对于吉利而言,收购魅族继让手机车机互联,是吉利不仅为领克08这款新车布下的局,更是整个吉利未来电动智能化打出的一张王牌。 由领克与魅族深度融合打造的智能座舱车机系统LYNK Flyme Auto,将围绕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开发,为用户打造数字智能座舱体验,并通过手机和汽车的无感互联,实现解锁上车、导航流转、应用跨界等功能。(汽车与手机无感互联) 至于是否最终如愿,发挥1+1大于3的效果,还得看两端生态的最终融合。也取决于对手拿出的产品,比如小米汽车,苹果汽车以及蔚来即将三季度发布的蔚来手机,本质上,与华为赋能问界一样,至于谁能笑到最后,目前为时尚早。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说:“被制裁的,怕失去灵魂的以及新势力们,都不会选我们。” 要说最近一周的顶流担当,无疑属于余承东。造不造车,华为两派分歧明显。 在4月1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余承东直言,我们的合作伙伴是受限的。他举例说,新势力车企,他们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国际上的巨头们,因为华为被制裁,不会选我们;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这就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投入这么巨大,如果没有很好地让大量使用华为解决方案的车,实现大量的销售,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 他此番回应是为了前一日华为年度业绩会上,当时的轮值主席徐直军措辞严厉地表示:“有些部门、有些个人和合作伙伴在宣传中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一直在查处过程中。” 这也是余承东首次将华为汽车业务的困境展示给公众。 3月31日上午,华为内部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消息称,该决议由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签发,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 余承东在华为内部论坛留言疑似回应此事,他写道:“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一句不够,余承东又再次补充“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你们的想法落伍了,华为空有自身擅长的智能化、电能化、网联化,软件、算法、芯片的能力,而无法造车;二是从技术、产业的角度,当下就是要加快华为汽车业务进程,历史会证明谁错了。 余承东的愤懑、不甘、失望溢于言表。 然而,华为的现实和困境又是如此醒目。2022年业绩显示,华为2022年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下滑70.2%;净现金1763亿元,同比下滑26.9%。 在汽车业务上,华为透露,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的规模。 华为也首次在年报中公布了汽车业务的营收: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20.77亿元,占华为总营收的比例仅为0.3%。汽车业务是华为亏损最大的业务。 事实上,对华为而言,这是未雨绸缪,为接下来可能的外部环境和可能的经济周期提前做好准备。对余承东而言,是单枪匹马,壮志未酬。 尽管余承东是离汽车业务前线炮火最近的人,但这一次,任正非一如既往拒绝下场亲自造车,在过往几十年的华为历程中,老爷子都展示了自己对于企业方向和大战略的高瞻远瞩,这一次,会不会也是如此。 如果非要寻找答案,任正非多年前的“灰度”理论,貌似可以解释华为关于不造车的逻辑起源。 任正非在 2009 年发表了《开放、妥协与灰度》一文,他说: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别让大家都不好过。”第二句是:“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3月29日,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