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信息,今天,特斯拉中国官网宣布,Model3/Y可收费选配原价1.2万的星空灰车漆。
不过须要留意的是,原本收费的纯彩色车漆,当初须要加8000元能力选装。
另外,特斯拉中国还宣布,ModelY售价上调至263900元,ModelY长续航版售价上调至304900元,ModelY高功能版售价上调至368900元,涨价幅度均为5000元。
将特斯拉Model3视为对标竞品的小米SU7,人造不会错过自我营销的时机。雷军在微博上示意:咱们选用了小米SU7最难看的三种色彩收费:海湾蓝、橄榄绿、雅灰。你允许小米的战略,还是倡导咱们像特斯拉一样选款星空灰色彩收费?
据悉,小米SU7首发9款色彩。其中,海湾蓝、橄榄绿、雅灰三款收费。其他六款,包含流星蓝、珍珠白、熔岩橙、寒武岩灰、霞光紫、钻石黑均须要加7000元选装。
目前小米SU7局部版本交付周期已达半年以上。小米汽车App最新显示,小米SU7规范版锁定订单后估量19-22周交付,SU7Pro估量18-21周交付,SU7Max估量27-30周交付。
性能超越保时捷的小米SU7,却被网友吐槽狠了?
雷军花费了长达3小时的时间,将小米汽车的核心技术以及首款车型SU7的各方面参数详尽地展现出来。
由于首款产品是纯电动轿车,雷军将产品的技术参数与特斯拉Model S、保时捷Taycan直接对标,“遥遥领先”的数据以及小米擅长的智能化表现,确实让小米汽车获得了不少热度。然而,自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结束至今,网络上却有不少网友吐槽的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神似保时捷Taycan?
自从工信部公布了小米SU7的外观信息之后,很多网友便吐槽小米SU7和保时捷Taycan有很高的相似度。轱辘哥将小米SU7和保时捷Taycan的外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乍一看,两者的整车造型确实有一定的相似度,跑车的造型、车身侧面的线条语言、前后轮眉等等。除此之外,小米SU7还被图片识别软件识别成保时捷Taycan。
不过在细节处理上,小米SU7还是有独特的设计在的,比如前大灯组的灯腔结构,当左右两侧灯组结合在一起时,我们不难注意到这就是一个“米”字。
如果要让轱辘哥评价小米SU7的设计,那应该是“仍局限在传统汽车设计的范畴内”,这样的设计会比较耐看,但可能会缺乏品牌专属的特色语言,对产品有较高期待的消费者可能会有一点点失望。
智能先进但不够出彩,智驾被吐槽不懂交规
按理来说,靠科技企业发家的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应该是自己的强项,从轱辘哥的观察来看,小米汽车在这两个方面确实属于市场的第一梯队,但仍缺乏一定的创新。
得益于兼顾人车家全生态的澎湃OS,小米汽车的车机交互体验与手机平板一致,而且还能对苹果生态的用户开放,确实可以覆盖到更广的受众群体。但是,后排拓展屏、五屏联动、超大尺寸HUD等配置表现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惊喜,或许是小米汽车的发布会是在问界M9发布会之后。综合来看,能支持硬件拓展的CarloT生态是小米汽车能给到轱辘哥为数不多的惊喜。
其次在智能驾驶方面。现阶段,华为、小鹏等车企都已经实现无高精地图下的城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小米汽车入局较晚,但在障碍物识别领域首次加入了超分矢量算法,当竞争对手的识别精度在0.2m以上,小米汽车的识别精度小于0.1m。不过,轱辘哥在技术发布会上注意到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的道路大模型中存在策略问题。
官方表示,车辆在左转时,判断对向车道有障碍物阻碍时可以准确生成行驶引导线。但按照交规,左转是需要转大弯,不能影响旁边车道右转,故小米生成的行驶引导线存在一定争议。
品牌影响力在爬坡,真有机会“大卖”吗?
毫无疑问,小米在国内市场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但小米依然是汽车行业的新人。汽车是大宗消费品,绝大部分消费者买车之后,需要用上数年乃至十年,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一款更为耐用省心的产品,谁也不希望看到某天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爱车的品牌“跑路”了。
当然,这当中也存在部分追求新兴事物的消费者,但这部分消费者不会特别多。目前的状况是,小米汽车仍处于口碑的两极化,一方认为,作为新势力,小米汽车在性能参数方面足够强,如果价格合适说不定真的会大卖。另一方认为,小米汽车毕竟缺乏造车方面的经验,汽车并不是简单的拼装,很多技术需要车企多年的研究才发明出来的,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当“小白鼠”。
确实,雷军自己也说过小米不差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汽车目前才刚刚摆脱“PPT阶段”,消费者对于小米汽车首款产品的品质理解,仍仅限于此次发布会以及汽车媒体的传播之中。真实的良好的口碑,需要消费者口口相传,小米汽车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品质,还需要在正式上市之前进行价格、品质方面的确认。
新能源市场的“内卷”程度,想必大家早已十分清楚。作为国内最新的新势力,小米汽车在某些技术上确实给到消费者惊喜,但也并不是没有优化的空间。消费者的吐槽也并非没有道理,对小米汽车而言这还是不断进化的重要养分。雷军透露,小米汽车将会在几个月之后迎来正式上市,届时将会公布产品的最终价格,希望届时可以带来更多的惊喜。
华为小米造车,4S店变心,价格透明的直营时代回不去了?
美国社交媒体上,最能打的人向来是埃隆马斯克,一是敢说,二是能喷,三是有钱直接把社交平台买了。
中国社交媒体上,汽车圈最能打的肯定是余承东,曾经被誉为“微X之王”的李想,明确表达不敢跟华为吵架,吵不过。再顺着李想说,丢了汽车圈老板网络战斗力最强的身份之后,他也被开玩笑,可能要丢掉“创业教父”那个头衔。
新创业教父,大概率是雷军。虽然雷、李二人,都是互联网上的狠人,都被誉为创业教父,但当他们来到造车这个相同赛道之后,李想是自己官宣开课,但雷军发力进行了几波操作,就开始被业界主动分析。
从2023年12月底的小米SU7发布亮相,到2024年1月第二周,雷军每天至少在社交平台上要发5条关于小米SU7的消息。业界分析的话题是,新车发布之后很久才上市和交付,雷军是怎么长期保持热度的。
答案,100多页PPT里,能讲的东西,按天发布。再加上网上的供应商辟谣、价格的三轮辟谣,热度持续拉满。不过,线上是线上,线下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到了手持真金白银,选择怎么花钱的时刻。
被骂了24年的传统4S店,处在变心进行时
所谓的花钱,不是关于买车的小钱,是投资开店卖车的钱。2023年全面开放之后,汽车圈虽然卷,但却是为数不多民间投资涌入的领域之一。多数行业的局面相对固化,且消费趋势变化多变,而汽车又是从燃油替换到新能源,又是从传统替换到智能,还是全球资本在GPT出现之前的风口。
2023年,那些持续亏损但却能输血生存的新势力们,中国汽车产销第一次创下3000万辆的记录,比亚迪单年销量超过300万,这一切都是汽车行业持续被投资青睐的例证。
4S店自然也是投资热土,虽然前几年直营模式特别火,虽然自1999年3月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24年,虽然消费者对4S点有很多埋怨,比如起了四儿子店的恶号。但,哪怕是上千万元的单店投资成本,只要是赌对了品牌,就能快速稳稳的赚一笔。比如2020-2022年时的比亚迪,比如眼前,比亚迪对旗下每家店平均要发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提车红包激励。
当然,好的品牌就那么多,想挤进去并不容易。于是,华为、小米、魅族,这些新入场切具备杀伤力的品牌,开始成为各地投资人的新目标。
但,就在小米汽车开完发布会之后,之前的冲动开始下头,在卢伟冰官宣了小米的直营1+N模式后,却是更大量的犹豫。同样的话题,亦摆在华为所主导的鸿蒙智行,以及目前销量正火的AITO问界门店上。
“小米发布会开完,我们老板说再看看,发的东西比较虚,现在的太虚了,看不太懂。”山西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一,一家其他品牌店长开完内部会之后,内部的共同决议都是等等看。
小米SU7发布后的第二天,首批14家销服合作商签订意向书之后,这种观望情绪变得更严重。恒信、建国汽车、元通汽车等,首批签约意向书的都是全国出名的汽车销售集团巨头,这一签约完成之后,至少代表业内有零售巨头对小米汽车的新尝试是有兴趣的。
但,大集团因为家大业大,可以去做尝试。体量相对小一些的,害怕再回到“抢客、打架”的老循环。
这个新尝试是,小米对汽车销售使用智能手机的模式。在少量重要城市进行直营和交付,在多数地区合作进行销售,自己负责交付,在更下沉的四五线城市只建临时交付中心,如果销量崛起比较明显,考虑建交付中心。这招,是当年和华为学来的智能手机铺货方式,广撒网,尽可能扩大销售的覆盖面,形成销售机会,然后再转化成具体销量。
卢伟冰所说的小米采用“1+N”模式,1是小米自营的交付中心,而N是各地的代理销售和售后授权服务,这种模式在当前的汽车业内也比较好用,主因是性价比高、效率高,理想就是个中翘楚。比起一勺烩什么都做的4S店,销售/维修/和交付,都可以选租金更便宜的地区,尤其是交付中心可以选在更偏僻更便宜且租金低廉的地段。
实际上,在小米官宣相关计划之前,17地的相关店铺已经开始建设。石家庄方面,已经知道销服一体店的建设位置,同时在全国大量的小米之家,都在进行改建扩大展示面积,如上海。而除了小米之外,华为的计划也已经公布,预计2024年,鸿蒙智行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2025年冲击1000家,其准备用1年的时间追赶上理想的门店建设800家以上的总数量。
摆在4S店和集团面前的局面很简单,市场的淘汰过于凶猛,如果还是坚守以往的品牌,那后续面临的局面大概率是亏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4S店退网数量2362家,2021年退网数量1400家,2022年为1757家,而在2023年上半年,4S店退网数量又创新高,半年退网1400家。
也因此,华为、小米等对于传统4S店吸引力,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变心,越来越多的新尝试,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买车,一场不可逆的彻底洗牌
当然,销售渠道的变化,不仅仅是汽车品牌争夺相关资源,更多的后果还是消费者来承担。
“价格战里没有赢家,厂家但凡松一点口,给到我们终端可以优惠的政策,那想都不用想,老板一定是要求快速执行,多卖一台多拿一台的返点激励。”这是目前AITO问界门店里给到的消息,在今年十一订单大放异彩时,单店单天大定超100台已是基操。而到了11月时,为了进一步扩大销量,AITO问界已经给出了1万元的现金优惠幅度,到了12月之后,为了干掉理想抢下细分市场龙头的位置,这款车型的优惠已经到了1.5万元以下,肉眼可见将触及到2万元。
这也就颠覆了此前新势力的特色,上市之后价格稳定,购买环节透明,免去了跟4S店砍价的环节,避免自己多花钱/少花钱的博弈和纠结。
但,现在,一切被推翻。市面中,除了Lotus路特斯等绝对头部品牌之外,已经没有不降价、不优惠的智能电动车。小鹏,已经对旗下的小鹏P7、小鹏G9分别进行了官降,老款车型如小鹏P7i,当前的终端优惠幅度在2万元-3万元之间,小鹏G9也是同理。
目前,理想的优惠相比2023年12月底,上涨了20%,蔚来的优惠幅度相比12月底上涨了最多60%,理想L7的现金补贴仍为3.6万元,目前在官宣3月将进行2024款更新后,又增加了“库存车”补贴3000元和赠送21寸轮毂(如果不选再优惠5000元)。整体最大优惠,在北京直接冲到4.4万元(比12月份涨了20%左右)。理想L9的优惠从3.4万元,上涨30%左右,为4.4万元。
蔚来也是一样,从去年12月底的8000元,在今年1月增长至蔚来ES7、蔚来ET7、蔚来ES8的最高1.8万元,不过,其价格调整对老车主还相对友好,因为随着优惠的增加,12月赠送的换电券等权益也随之取消,整体算是此消彼长,因而对二手车残值也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的变化。华为所主导的问界和理想汽车,这两家用户群体、价位都针尖对麦芒的车企,为了销量数字的增长,已经进入无所不用其极的阶段。一方面关于二手车,一方面则关于订单转让。二手车板块,越来越多的人在发现,理想L系列以及问界M7的二手车数量激增,且里程数多数较少。
而订单转让部分,则是近期AITO问界M9遇到的问题,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问界M9的转让订单,但其价格从初期的加价1万元,1周左右的时间已经降到了加价1000元,甚至多数订单开始了平价转手。
随着非正常市场的一系列行为陆续发生,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都是被打乱的。而随着小米SU7即将发价开售,这一切只会演变成更激烈的竞争。即便是小米SU7按照市场行为不进行哪怕一点骚操作,更大的竞争压力之下,相应的竞争对手变价也是意料之中。要知道,2024年,本就有着10余款532的新能源车型登场,吉利银河E8、极氪007已经把相应的细分市场价格打到了新低点。
而眼前,Model 3/Model Y的降价也是同理,一方面因为12月的库存压力太大,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的竞争过于激烈,比它价格明显低出不少的(比如极氪007)已经明显抢走订单。
总之,直营模式经此一役,原本的优势几乎已经差不多要快打光了。而变心了的传统4S店,将随着小米和华为的疯狂扩张,开始陆续接管市场主导权。
写在最后:
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这个话题还远没有结束,同时关于老的油车,和买了不久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传统品牌让它们赚不到钱时,退网是势在必行,甚至目前很多二三线品牌已经消失在了三线城市,如韩系。而买了不久的新能源车,保值率已经被不断下降的新车价格接近打残,就以目前销量最好的AITO问界M7为例,2022年购入的车型目前最多残值已经接近腰斩,而2023年最火时候购入的车型,也已经有了4万元左右的残值蒸发。随着终端门店进一步增加,销量的争抢越来越大,市场客观规律这种东西,其实根本没人避得开。
当汽车市场处于高点时,快速增长,资本涌入,所以直营模式自然是风生水起。股市里有无数的钱,能帮助企业支撑自己的运营、亏损,但当市场下行时,则反其道而行之。继续用当下的新势力举例,小鹏、零跑、小米、华为等,它们采用混合经营的模式,仅仅销售渠道上,按一家4S店投资1000-2000万元左右计算,结合上百家门店的总数量,其为车企缓解的资金压力,至少在20亿元级别,再加上运营、人工等,则是奔着50亿元去。
就在直营模式陆续落寂,新时代4S店来临之中,可以预见的一点是,价格透明的那个低忧虑时代,暂时是不复存在了。
雷军坦言SU7“确实有点贵”,保时捷和“米粉”们同意吗?
“大家真的不要再叫9.9万了,这不可能的,因为电池特别贵,只要是100度电、三元锂、宁德时代,这三个叠在一起就意味着十几万的成本,只要能用得起这样电池包的车均价都在40万以上,所以说14.9万的人也不要再讲了。”
在长达三小时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花了大量篇幅来说五大技术,最终的目的是引出小米首款汽车SU7——有这么多的技术支撑,不可能便宜的,言下之意该车“确实有点贵”,这和他之前的观点一致。
至于SU7的真正售价,雷军当然不会在这个场合披露,要等正式上市之时再揭晓,再收获一波流量。
小米首款纯电轿车型号为SU7和SU7 Max,这两款车的最大的区别则是电机功率大小。据悉,小米为此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用了行业10倍以上的投入。
处处对标保时捷
小米SU7一揭开面纱,大家一片惊叹,确实长得有点好看,比“蔚小理”第一款车型起点高多了。
这样的好看,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到保时捷Taycan Turbo。
这两车有神似之处,连各项参数也相当接近,而Taycan Turbo的厂家指导价为151.80万元,这样算下来,SU7的高配卖个30万甚至50万元也不为过。
在发布会之前,小米汽车还致敬了一圈同行,但刻意“忘记”了保时捷和特斯拉。
“汽车工业发展百年,已经把车的机械素质做到了极高的水准,保时捷就是最好的标杆。新世纪以来,特斯拉率先开创移动智能终端。”雷军其实心里一直惦记着保时捷:“小米汽车设立的目标就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做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致敬归致敬,实际上,小米SU7的参数还处处力压保时捷Taycan Turbo一筹,比如说尺寸更大、续航更长、加速更快、最高时速更高、制动距离更短,这些在涉及电动车的关键指标中,小米SU7全面胜出,更不用说是小米所擅长的软件(智能驾驶等)。
傍保时捷也可能被反噬
懂行的人都知道,由于小米SU7和保时捷Taycan Turbo两者的价格相差太远,用户群不一样,没有多少竞争关系,保时捷估计也不会在公开场合有多少反应,不然就是帮小米挣流量。
当然,绑上保时捷的结果有可能让消费者觉得小米SU7挺值,但有消费者觉得很不自在,其实雷军可以自信点,现在掌握电动车话语权的是中国品牌汽车,而不是外国品牌。在纯电动轿车领域,比亚迪汉、极氪007、银河E8是更强的存在。
事实上,傍保时捷不是没有风险的,还有可能被反噬,典型的案例就是被称为“保时泰”的众泰汽车、问界M5。
模仿、山寨,这基本就是众泰汽车进入造车领域后一直以来的形象标签,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2003年,众泰汽车进入汽车制造领域,2004年靠收购的丰田特锐生产线推出公司第一款车“众泰2008”,车型自然与丰田特锐一模一样,这是众泰模仿生涯的第一步。
2012年众泰推出模仿大众途锐的T600,2015年推出模仿奥迪Q3的SR7,2016年推出模仿保时捷Macan的SR9,2017年推出模仿路虎揽胜的T800。
当然,奠定众泰汽车“保时泰”地位的还是模仿保时捷的SR9。
2016年,众泰凭借旗下产品SR9、新大迈X5等车型的畅销,全年销量达33.31万辆,一举位列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前十。到2017年,众泰汽车在中国本土车企销量排行榜上上升至第八位。
随着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以及中国消费升级,众泰这种抄袭之路越走越窄。2018年,在经济下滑和日渐恶劣的抄袭名声的打击下,众泰汽车净亏损12.4亿,2019年更是断崖式亏掉了112亿元,股价也是从16元跌到0.14元,当时的管理层选择套现百亿逃离众泰汽车,留下一个烂摊子。
最新的案例是问界M5,该车凭借类似保时捷Macan的造型、不到后者一半的价格,一经推出受到市场欢迎。
但随着消费者的尝鲜期一过,M5的销量直线下降,其中原因有很多,但不想背负“保时捷”的骂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我想以小米的实力和雷军的情怀,第一台借鉴些保时捷的因素,后面的车会有更多的原创,毕竟,小米汽车都号称原创了那么多技术。
米粉们:小米手机做性价比
有着保时捷的“加持”,小米首款汽车SU7想卖得贵一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雷军深刻知道“首战即决战”,SU7的定价不容有失。
在竞争残酷的电动轿车市场,没有一个有力的定价不可能跑出来。
对小米汽车而言,它还烙上了小米手机的印记,因为小米汽车首批100亿元投资主要来自小米手机,在此次发布会上,雷军还夹带了“私货”——海湾蓝、橄榄绿的小米14,颜色与SU7一致。
而小米手机则是以性价比著称,甚至因为物美价廉而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
雷军曾说过,“小米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 5%”。小米手机入局时就是价格杀手。虽然它的出货量一度排名全球第二,但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径,这或许对小米汽车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