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预测 中国新能源车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贡献者 (穆迪分析 中国)

分类:资讯日期:浏览:33
穆迪评级近日发布一份报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详细分析。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对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强劲的新能源汽车需求和政策支持以及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价值链领先地位的推动。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何卓荣表示,根据他们的基础情景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对中国的名义GDP贡献率将升至4.5%-5.0%。该预测基于以下因素:国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和充电设施投资持续增长,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制造领域的成本优势,以及一系列扶持该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公共政策。 穆迪评级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份报告的发布,对于鼓励国内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报告也为***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助于制定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蔚来-SW()、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等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新能源汽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尽管疫情反复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尽管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但2021年汽车行业依然表现强劲,国内汽车销量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突破350万辆,市场份额提升至13.4%。 一直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根本”的比亚迪在2021年也表现出色,全年乘用车销量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面对能源危机和挑战的创新突破,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动驱动战略定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汽车工业的代表。 概括地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历了政策引导、终端补贴推动、“双积分”引导的阶段。 2021年的情况表明,消费者积极购车,形成市场驱动作用。这也是拥有优秀产品和品牌的比亚迪在过去的一年里能够大踏步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多款车型联手发力,尤其是“汉”作为国内中大型轿车的代表车型,凭借其在性能、配置、工艺和材料;海豚是比亚迪e平台3.0旗下首款车型,也是比亚迪海洋系列的代表车型之一,完美体现了安全、续航、智能、设计的造车理念。 在商用车领域,比亚迪积极推进“7+4”战略,致力于打造全球商用车领先品牌。新一代物流车及重卡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快速推广;全球第7万辆纯电动客车代表“中国制造”,成为绿色交通、绿色物流的中坚力量。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始终与电池创新技术密切相关,安全性与电池寿命的平衡长期困扰着产品力的提升。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推出,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新的安全标准,有效减少冗余模块,实现更高的电池组体积利用率,大幅提升能量密度。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极其关键的一年,虽然经济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三重压力,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加速变革、乘势而上的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正以巨大能量爆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向所有比亚迪梦想家、家人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春祝福,并特别强调:行业越是在高位增长,速度越快,越要保持清醒,稳中求进,综合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坚持用科技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海洋的向往。 以下是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新春祝辞: 大家好!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比亚迪向全体员工、家属、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良好的祝愿和诚挚的问候。 2021年,随着世界百年变迁和汽车百年变革的加速演变,以及“双碳”目标的叠加,比亚迪经过27年的坚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汽车四大产业、轨道交通能源、新能源、电子等均取得成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跨越。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比亚迪坚持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条腿”行走,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交付73辆乘用车全年。新能源汽车60万辆,新能源汽车60万辆。 在此感谢各位车主朋友选择比亚迪、信任比亚迪。市场优美的增长曲线背后,离不开创新的技术、精准的策略和灵活的决策,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尽管经济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三重压力,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已进入加速变革、乘势而上的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正以巨大能量爆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行业发展越快,越要保持清醒,稳中求进,统筹兼顾各种复杂因素,坚持用技术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 比亚迪始终深谋远虑,居安思危,务实进取。既要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又要在细节上做到极致,做到“达广大,尽微细”,打造百年老店、百年品牌。 春节期间,我们许多员工坚守岗位,为建设、保生产、抗击疫情而奋斗。还有很多海外同事在世界各地努力工作。感谢你的努力工作! 虎年新春,祝愿所有比亚迪追梦人、家人及社会各界朋友,元气满满,阖家幸福!

聚焦新能源、供应链智能网联,2023全国***汽车人划重点

过去的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饱经风霜,疫情反复导致经销商线下活动无法开展,供应链危机又使得车企被迫停产、减产。原材料价格上涨倒逼成本上涨,车企经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一系列危机让行业大呼“太难了”!但在部分燃油车减征购置税、新能源车补贴以及各地方刺激汽车消费组合拳的助推下,市场也在逆境中复苏,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 进入2023年,身处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也是关键之年,社会经历发展重回正轨,汽车行业也正迎来新一轮颠覆性变革,新的发展主题也为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汽车行业将如何发展?正在召开的全国***上,代表委员们再划重点。 加速行业转型,新能源仍是重中之重 在“双碳”目标以及在产业加速向“新汽车”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低碳等已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关键词。 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市占率达到25.6%,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发展目标。 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市场已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行业进入全面市场驱动的新局面。在此背景下,持续助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也成为行业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在《关于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的建议》中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进一由大做强仍面临较多挑战,包括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电芯标准不统一、竞争加剧和缺芯贵电等导致新能源车企持续亏损,行业尚未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市场结构不合理等驱动导致行业增长动能转弱;关键原材料高度依靠进口,车规级芯片等产品国产化亟待破局。 为此,朱华荣建议,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芯片等技术攻关;政策聚焦中端市场持续发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内外同步,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新晋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则指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但受充电桩缺口大、充电时间长等因素影响,“补电难”的短板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缓解,这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增长埋下了隐患。 他认为,换电模式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补能模式之一,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我国换电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规划布局整体落后,换电车型研发投入较少、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电池标准规格不一、资源共享缺乏基础等问题尚待解决。 基于此,冯兴亚建议加快全国换电模式推广的整体布局,研究出台各类对换电模式支持的扶持政策,扶持奖励汽车企业推出换电车型、加大车电分离政策鼓励,在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后,针对换电车型免征电池部分的购置税。 同时,由***牵头组织企业或行业协会加速统一电池标准,并同步开展公共领域车辆换电试点,在电池规格与换电站标准上统一先行先试,推动汽车电池全面标准化快速落地。 除此之外,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聚焦碳排放,他认为和欧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远低于欧盟,很难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也难以引起企业对碳减排的足够重视和长远规划。 为此,他建议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激活碳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全面普及碳标签及碳普惠制度,推动全社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此外,他还建议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 供应链问题难解,车企拒绝“卡脖子” 在“新四化”的浪潮下,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汽车产业结构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新汽车”时代,芯片车规级芯片的应用需求也变得更加广泛。 众所周知,自2020年底汽车芯片爆出短缺后,缺芯危机仍在蔓延。根据AFS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已减产约30.46万辆汽车。AFS预计,由于芯片供应不足,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279.89万辆。 在此背景下,多位代表也将目标瞄准这一领域,致力于缓解“卡脖子”的窘境。其中,冯兴亚建议大力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一是从政策层面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推动“卡脖子”及高端芯片的研发及应用,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在芯片的研发端、应用端以及汽车消费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针对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条的鼓励措施;二是加速完善汽车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车芯片应用保障机制、完善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 朱华荣则建议,基于市场化机制,完善科研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政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速推动下一代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发展。 不仅如此,在供应链端,原材料价格疯涨,也成为遏制汽车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症结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静瑜提出,锂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核心产业,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角色。目前,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上游资源不足、产业内无序竞争等方面的限制。 为此,刘静瑜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对锂电池产业实行“全行业一盘棋”的引导与管理,加快构建我国锂电池产业有序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保持和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的竞争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则建议,开展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强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此外,他还提到,需加快推动电力核算规则与全球接轨。 聚焦数据安全,为智能汽车保驾护航 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中,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进入智能化阶段,已成为业内共识。有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预计会超过30%,而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到50%。 在谈到下半场汽车行业如何发展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虽然智能网联汽车决定下半场胜负的判断已成为行业的共识,但如何为汽车行业加快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工具,如何培育更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何确定好技术路线,锚定目标,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基于此,今年***期间也有多位代表委员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近年来国家及地方***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发展提供了一定法律保障。但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进程加快及其特殊性,相应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亟待建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法律体系,合力迈向中国自动驾驶“智高点”。 为此,何小鹏建议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加快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落地。此外,他还建议制定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纲领性规划;鼓励部分地区开展自动驾驶保险创新先行先试;鼓励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参与保险产品创新。 冯兴亚也认为,现阶段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缺乏具体法律法规的支持与规范,建议将自动驾驶汽车立法纳入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探索制定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专项法律。 不仅如此,在智能汽车日益的普及的当下,如何保证数据安全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目前国家已发布若干汽车相关的数据安全推荐性国家标准,规范了网约车服务及汽车数据采集等部分场景要求,尚无法覆盖到研产供销全业务领域。 为此,他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定义汽车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加快制定围绕汽车生命周期和数据生命周期两条主线的数据安全标准,指导产业发展。同时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认证制度、数据安全评级及公示制度,提升行业透明度与可信度。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认为,中国乘用车行业每年突破1000万辆,对车辆安全性能及用车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大要求,建议工信部牵头完善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出符合中国交通特点的评价体系,梳理汽车网络安全评价与验收标准。 推动车企走出去,稳定汽车消费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格外重要。进入2023年,受补贴退出、消费提前透支、春节假期等影响,汽车市场未迎来开门红,为了提振汽车销量,多地陆续推出促销政策,加大汽车消费潜力释放力度。 虽然行业内普遍认为,今年车市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走势,最终实现正增长,但稳定汽车消费仍然是现阶段的热门话题之一。 冯兴亚指出,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整体疲软,补贴及减税政策大面积退坡,消费者对大宗商品的消费欲望尚未恢复。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二手车流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的循环消费拉动不足,市场潜力有待激发。 为此,他建议,国补政策向需求侧战略转型,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并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时,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加快推动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汽车循环流通。 朱华荣则在《关于我国主流燃油车消费税改革的建议》中表示,我国汽车消费税在对汽车产品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征收一道消费税,对促进我国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合理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汽车已从原来的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汽车消费税的弊端也逐渐凸显。 他指出,包括我国主流燃油车消费税政策多年未变,与现实需求存在偏差;我国汽车税费较多,用户购车成本较高;消费税在调动地方***积极性方面具有一定挑战。 为此,朱华荣建议将2.0L及以下排量的汽车消费税税率减半。与此同时,建议将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合并,保留一个税种,并增加地方财政留成比例。 尹同跃则将目光聚焦至出口领域。他指出,202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产品性能和质量已逐步拉近与国际市场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但目前,日韩在中国汽车主要海外市场所在国家均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日韩企业也因此享受更多优惠政策,这就造成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为此,尹同跃建议,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单位研究进一步降低整车进口关税,以便争取更加互惠的贸易政策,降低关税壁垒;商务部等部委加速与中国汽车出口主要市场所在国和地区签订贸易协定或关税联盟,制定与汽车有关的关税政策。同时推进与已签订自贸协定国家的第二阶段谈判,将汽车纳入协定目录,加快汽车产品关税互减的进程。 总的来看,走过了不平凡的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逆流而上,走出震荡。进入2023年,市场环境逐步向好。在市场迎来平稳开局的当下,2023年全国***期间,汽车人也携手为全年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