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2023年财报公布 净利润达141亿元 (上汽集团2023年总销量)

分类:资讯日期:浏览:18
3月29日,上汽集团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的营业总收入为7447亿元,同比增长约0.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滑12.5%,扣非净利润为100.4亿元,同比增长11.7%。销量方面,上汽集团整车销量约为502.1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售277.5万辆,占比超过55%,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海外市场销售量为120.8万辆,连续8年保持国内行业整车出口第一的地位。 在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上汽集团2023年15万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达到了43.6%,比2022年提升了19.2个百分点。与上汽自主品牌相比,上汽集团合资品牌的销量表现并不出色。上汽集团旗下最大的合资品牌上汽大众2023年销量为121.5万辆,同比下滑8.1%,与一汽大众的销量差距逐渐扩大。至于上汽通用,其2023年销量为100.1万辆,同比下滑14.45%,下滑幅度更为显著。

盈亏之间,高下立判!16家上市车企2023业绩预告简析

甲辰龙年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涨1.56%,以2910.54点收盘;深证成指上涨0.93%,报收8902.33点。 新年伊始,A股开市上演“龙抬头”的同时,2023年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发布,也暂告一段落。 现在,是时候透过各家上市汽车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快报,对它们2023年表现,一睹为快! 1 两大整车板块普遍向好 截至龙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71家汽车业上市公司当中,共有37家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快报。 聚焦到由乘用车与商用车两大板块组成的整车部分,共有16家剧透了2023年经营情况,较一年前少了1家。 从整体上看可谓捷报频传,在这16家上市汽车公司范围内,共有9家实现盈利(其中2家为扭亏为盈);7家出现亏损的企业当中,5家实现减亏,其余2家存在亏损加剧的可能。 不过,分看两大板块各自的表现,乘用车与商用车板块的处境各有不同。 在7家乘用车上市公司当中,实现盈利的仅有3家。而除江淮汽车外,其余两家的盈利增速明显不比上年。 其中,比亚迪以预计290亿~310亿元归母净利润位列榜单之首,不过由于基数不同,其同比增速较一年前动辄超过400%的水平相比显著回落,预计同比增长74.46%~86.49%。 比亚迪在公告中十分自信地对业绩变动原因做出了说明,首先是新能源汽车业务依托品牌力提升、出海销量增长、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使其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此外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受益于海外大客户业务份额提升与安卓客户需求回暖,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实现盈利增长。 长城汽车虽然以70.0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位列总榜第2位,但与上年相比,预计盈利水平将出现15.22%的下滑。 长城汽车在公告中表示,净利润低于上年同期主要受汇率收益影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透露,由于公司计提年终奖金,导致2023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较第三季度环比下降。 相比某些造车新势力停薪发不出年终奖,长城汽车发放年终奖可谓良心企业。 还记得春节假期前夕,有关谁才是车企年终奖“天花板”的消息刷屏汽车圈,比亚迪、长城汽车是传统汽车公司领域内,经常被同时提及的两家。 那么,为了“天花板”,两家车企背后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还要等到完整版2023年报发布后一探究竟。 除上述两家与江淮汽车外,其余实现盈利的整车企业均来自于商用车板块,且无一例外的,商用车上市公司盈利同比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仅有3家仍处于亏损状态,与仅有3家盈利的乘用车板块形成鲜明反差。 2 盈亏之间,谁缺席、谁掉队? 在一睹16家中国整车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的整体水平后,有三家公司的表现值得关注。 首先是“销量排名不见你,亏损年年排前列”的北汽蓝谷。正像前文所述,北汽蓝谷是7家处于亏损的企业中,与亚星客车同为或将出现增亏的企业。 不同的是,北汽蓝谷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化在增亏4.3%与减亏4.85%之间,而公告显示,亚星客车将注定增亏。 但即便如此,北汽蓝谷仍以52亿~57亿元的亏损水平,再次垫底,且不仅是在乘用车、整车板块中垫底,放眼37家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汽车业上市公司范围,北汽蓝谷同样再次垫底。 此外是两家缺席的上市公司:长安汽车和中通客车。 2023年1月30日,上述两家公司同日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而时至2024年2月中下旬,仍未见到这两家公司以公告形式发布2023年经营情况。 不过,透过中通客车2023年10月发布的三季报来看,中通客车2023年第三季度盈利增速放缓,但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显著,尤其是扣非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这让人们对其全年业绩抱有较高的期待。 此外,中通客车于2023年11月发布公告称,公司新任命7名高管,其中,“80后”胡海华接任李百成,担任中通客车新一任董事长,王兴富接替彭锋任总经理。高层人事更迭,中通客车的表现值得期待。 另一家缺席的,是乘用车板块中的重磅角色——长安汽车。 虽然尚未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但透过三季报能发现,长安汽车2023全年业绩有着不错的基础。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仅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就已经达到了98.82亿元,不仅超越了2022全年水平,还实现同比增长43.22%。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值得关注的集中在扣非净利润与2023年第四季度的经营情况。财报显示,长安汽车2023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36.12亿元,同比减少5.91%。 同时,长安汽车产销快报显示,其在2023年末的两个月销量环比持续下降,特别是大多数企业通常会冲击全年目标的12月,长安汽车销量同环比均出现下降,这对于其2023全年业绩,特别是扣非净利润的表现会产生哪些影响值得关注。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虽然长安汽车2023年末两个月的销量低调收官,但在2024开年首月,长安汽车则是迎来了十足的“开门红”,2024年2月3日,长安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海报称,长安汽车当月零售量突破30万辆。 2月6日,在长安汽车发布的1月产销快报中,其1月销量为28万辆,虽不及官微海报的成绩,但创下了2018年以来的单月新高,超越上汽集团位居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之首。 然而,在2月8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月度数据中,无论狭义乘用车批发、零售,还是广义乘用车的批发与零售销量,长安汽车均在20万辆以内。 不同的统计口径的确会出现不一样的数据结果,但在动辄8万辆的差异下,长安汽车的销售表现到底几许,对于2023年经营业绩又造成了哪些影响,《汽车K线》将持续关注。 3 Views of AutosKline 2023年,中国汽车业提前进入到年产销3000万辆的时代。据统计,全年汽车行业营收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0,976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5086亿元,同比增长5.9%。 翻看实现盈利的乘用车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会发现无论是比亚迪、长城还是江淮汽车,无不提到了抓住国际市场机遇、降本增效两大关键词。 而处于亏损的海马、众泰、赛力斯、北汽蓝谷,虽然表面上看各有各的难题与苦衷,但本质上其实都是在“内卷“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任凭怎样”烧钱“,都没能在销量上跟上节奏、实现盈亏平衡。 跨入产销3000万辆新时代,任何一家车企都同样面对着新能源出海的机遇与挑战,或是发挥先发优势,或是凭借后发制人,伴随行业整体转型,必然会出现有人掉队、有人领先的局面。 但《汽车K线》认为,对于那些暂时没能跟上转型节奏、缺席业绩预告发布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就此而自乱阵脚、动作变形,其实反而容易导致更严重的失误。 盈亏之间,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16家整车上市公司高下立判。 那么,在“价格战”中提前开启3000万辆时代的2023年,谁才是最大赢家?2024中国汽车上市公司又应该怎么干?还请持续关注《汽车K线》后续推出的2023年中国汽车业全部上市公司年报解析专题。

合资板块表现不佳,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创三年新低

合资板块表现不佳,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创三年新低 8月30日,上汽集团发布2023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3265.5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9亿元,同比增长2.54%。值得一提的是,在营收利润双增长的同时,上汽集团的上半年销量反而是近三年来历史新低。 合资板块表现不佳,集团情况严峻 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952.4万辆,同比增长2.7%,但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约207.2万辆,同比下滑7.28%,其中一向表现强势的合资板块更是表现不佳。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品牌遭遇滑铁卢,销量有两位数幅度的下滑,情况严峻。 其中,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50.3万辆,同比下滑12.42%;其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的635.8亿元下滑到了536.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的28.0亿下滑到了5.3亿。 上汽大众旗下有大众品牌、斯柯达、上汽奥迪,其中的销量主力仍是大众品牌,斯柯达和上汽奥迪的表现非常一般。而大众品牌在燃油车时代建立的市场影响力在直线消退,品牌信仰在不断坍塌,消费者对其燃油车认可度在不断下滑,其新能源产品ID.家族系列等又并未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市场份额被不断替代。 上汽通用销量45.1万辆,同比下滑11.0%,其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的675.2亿元下滑到了620.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的22.8亿下滑到了5.3亿。 面对电动化趋势,上汽通用也在积极推动转型,但效果不佳。在燃油车方面,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的市场份额一直在被蚕食,别克前不久上市的全新君越和君威,声势蛮大,但成果寥寥。新能源方面,雪佛兰电动化几无进展,别克和凯迪拉克倒是推出了竞争力颇为突出的新能源车型,但市场反响并不突出。 上汽通用五菱五菱销售52.0万辆,同比下降16.39%。其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的329.7亿元下滑到了26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的3.5亿下滑到了0.4亿。 上汽通用五菱是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转型较为成功的品牌,如今它也跌下了神坛,曾经创造销量神话的五菱宏光MINI EV风光不再,新推出的五菱缤果表现突出,但难掩整体颓势。押宝在微型车市场上的上汽通用五菱,并未在其他细分市场打造出爆品,在微型车细分市场转衰的情形下,终于是尝到了苦果,销量下滑是理所当然的。 出口亮眼,电动化转型任重道远 作为最早布局新能源市场的车企之一,上汽集团称得上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实际上,上汽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研发燃料电池轿车,2006年强调要发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2012推出了首款纯电量产车荣威e50,但这些措施均雷声大雨点小,并未推动上汽集团在电动化的有效转型,也未取得有效成果。 上汽集团新今年上半年能源车销量约37.2万辆,同比下滑5.26%。到现在,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非常多,但没有一个能够支撑起集团新能源的牌面,电动化转型任重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还是有表现亮眼的地方,那就是自主和出口,其中出口表现尤为出色。 自主方面,今年上半年上汽乘用车累计销售41.1万辆,同比增长12.3%;上汽大通累计销售10.6万辆,同比增长17.74%。自主品牌上扬的姿态凸显。 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海外累计销量达53.3万辆,同比增长了40%,占据了上半年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如果不是有出口在支撑,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数据一定非常难看。但随着国际局势变化以及国内企业出海竞争加剧,上汽集团出口喜人态势能够持续多久,是个非常现实的难题。 尽管自主和出口表现亮眼,但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销量也仅为207.2万辆,对于上汽集团全年600万辆目标来说,上半年仅完成了34.53%,按照这个进度上汽集团要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几无可能。关键在于,今年上汽集团能够完成几成销量目标? 对于上汽集团来说,那个最好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在汽车行业营收、盈利水平龙头的头衔被其他公司夺走后,仅剩产销第一的上汽集团和大盘相向而行。整个汽车行业回暖,上汽集团却没销量明显下滑。过于依赖合资公司的上汽集团,并未实现合资公司与自主品牌的均衡发展,在合资公司的产销和利润贡献下滑的境况下,业绩自然不容乐观。进一步说,如果是下滑的态势传导到表现亮眼的出口和自主品牌,上汽集团又能如何补救呢?

上半年净利恢复增长至70.9亿,上汽集团进入转型收获季

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的财报反映了行业的变化趋势。在经过近3年的转型之后,上汽集团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上,除了依旧“稳”字当头,在上半年有些惨淡的行业情况下,能够保持行业地位,并有所增长。而且,从财务数据来看,上汽已逐渐走出此前转型的阵痛期,正站在一个新增长周期的开端。 具体来看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在2023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207.2 万辆。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实现整车销售1323.9万辆,同比增长9.8%,但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在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同比增幅仅2.3%,尤其是燃油车市场同比下降6.4%。在这种背景下,燃油车占比80%的上汽上半年获得这个销量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上汽集团通过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在营收上和净利润上实现了双增长。其中,上汽集团合并营业总收入3265.5亿元,同比增长3.34%,而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2.54%。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上汽集团时隔一年半之后,再次在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上回归正增长。 而从利率能力来看,在核心的毛利率上和净利润率上,上汽在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9.67%和3.23%,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去年都实现了稳步提升。多个核心指标的改善表明,在盈利能力上,上汽集团已经处于恢复期。另外,从市场层面的表现来看,在2023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在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占比持续提升,除此之外,海外出口也是上汽在这两年的重点发力方向,今年上半年其出口再创下新高。 就在8月29日,中船江南造船为上汽集团“量身定制”的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滚装船)正式下水。这艘LNG双燃料、低碳环保、拥有7,600车位的新型运输船,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计划“常驻”欧洲航线和即将开通的澳新航线。2024年-2026年,7600、7800、9000车级共12条全新远洋运输船将陆续“入列”上汽安吉物流远洋船队。这将继续拓展上汽的出口业务。 随着下半年市场的进一步恢复,以及上汽集团旗下的合资、自主板块在新能源汽车上逐步发力,上汽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这也将有助于改善其经营表现。而另一方面,上汽集团在技术上的储备正在逐步转化为市场红利,800V碳化硅电轴、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固态电池等创新技术正处于市场投放前夕,随着明后年技术全面发力,上汽将进入改革的收获季之中。 三大新利润增长点形成 在年报“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部分中,屡屡出现的“发力新赛道”五个字,集中概括了上汽集团未来的成长性,而这在于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两大板块。这两大板块已经成为上汽目前增长最快的业务所在。而在新能源板块,上汽已经启动了三年行动计划,以加快发展新能源车。目前上汽各个整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都在加速发力。 在自主品牌方面,智己汽车的LS7月销量排名中国品牌30万元以上纯电SUV第一,随着更具竞争力的LS6发布上市,其整体月销量有望实现大幅攀升;飞凡汽车凭借“30万内最舒适的轿车”——中大型纯电轿车飞凡F7,月销量保持同比高速增长。在合资板块,上汽通用五菱拓展纯电代步微车产品阵营,五菱缤果、宝骏云朵等新车正在加快放量;上汽大众ID.系列,销量逐月攀升,其中ID.3在7月销量已经接近万辆;而上汽通用在别克Electra E5、E4上市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逐步打开,整体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突破万辆。 对上汽集团这样的大集团而言,在规模化上的优势一旦出现,则起势会十分快。可以预判,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两大利润板块将会很快恢复正常。就新能源汽车来看,上汽集团8月8日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今年7月,上汽的整车销量约为4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约9.1万辆,占比约为22%。自1月份以来,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逐月环比连涨”。而今年前7个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46.3万辆。而从去年来看,其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01.7万辆,占比19.1%,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占比增长了约3个百分点。对于上汽这样的巨舰来说,这种转型可谓是又快又稳。 另外在出口方面,上汽集团这几年也可谓是海外遍地开花。在明镜Pro此前统计的欧洲主要市场销量中,上汽的MG品牌在英国、爱尔兰等国家都杀入前十之中。在上半年,上汽集团的海外销量就达到53.3万辆,继续行业领跑,出口在上汽集团的销量中占比也超过了23.8%,正在向国际化汽车公司快步进发。 当前上汽海外业务已经实现规模性盈利,并已经成为上汽集团上市公司层面的一大重要盈利来源。不过,上汽方面没有对外宣布海外业务的盈利数字。根据上汽国际此前介绍,欧洲正在成长为上汽海外业务第一个“二十万辆级”市场,其中新能源占比超过50%。上汽还在美洲、中东、澳新、东盟及南亚打造5个“10万辆级”市场。上汽近期决定在欧洲建厂,目前正在选址之中。这也将是第一家在欧洲建立整车工厂的中国自主品牌。 另外,上汽奥迪在今年出现了新的情况。上汽集团在7月对外宣布,已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满足中国客户对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 这次合作对于上汽技术输出有着重要意义,上汽将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携手奥迪联合开发产品,开启合资合作新篇章,打造互利双赢新模式。在采用上汽平台技术,也就是智己平台之后,上汽奥迪的产品力将得到迅速提升,这对于上汽集团提升品牌和利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而这反过来则又会对上汽旗下的智己品牌销量形成促进作用。在高端品牌形成销量规模之后,上汽经营情况将得到迅速改善,而上汽也会回到其应有状态之中。当然,上汽正在拓展的新利润点并不止这一个。 由此来看,上汽在未来已经形成了三大新利润,分别是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和出口业务。 技术红利爆发周期已至 要保证新利润点的成立,技术是基础也是核心。而对于上汽而言,其在2021年就表示将大手笔投入,全面向高科技企业转型。今年,上汽持续在研发上保持高投入,比如今年上半年其研发总投入79.54亿元,创下6年来新高。研发投入直接超过了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9亿元),这种大手笔投入在行业中不多见,也代表了上汽的决心和实力。 上汽曾对外透露,正在打造拥有“智慧的脑”“强劲的心”“敏捷的身”的全新“科技生命体”。 强劲的心,包括全新动力电池和全新一代电驱动系统等技术。在8月30日,上汽集团刚公告,公司将与清陶能源合资成立合资公司上汽清陶,联合开发安全性能、能量密度、成本均优于传统锂电池的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加快固态电池产品在公司量产车型上的规模化应用。 在近期,上汽与清陶能源合作的固态电池已经亮相。据悉,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翻番、安全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续航轻松突破千公里。按照规划,在2024年上半年,智己汽车搭载固态电池的高性能、长续航车型,将首先实现规模化量产;而在2025年,智己、飞凡、荣威、MG将推出多款搭载新一代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并突破年十万辆级的规模。 固态电池只是上汽为未来储备的庞大技术池中的一小部分。在接下来,上汽会不断拿出王牌技术。在“敏捷的身”方面,按照计划,2024年,“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技术(VMC)”将首先在智己汽车的产品上落地。该系统是国内首个“以全域线控智能执行”为载体,融合了线控转向、后轮转向、四轮干式emb制动、四驱电机以及电控悬架等先进的运动控制平台。 据悉,其可以实现横纵垂三向六自由度的协同控制,包括蟹

相关文章